趙性泉,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常務副主任、黨支部書記,血管神經病學科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首都醫科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個人介紹:
趙性泉教授現以第一/通訊作者在行業頂級雜志等發表SCI論文60余篇,影響因子240余分,并參與編寫多部教材、學術著作、國家診療規范和指南等。獲得實用新型專利7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2完成人),省部級科技進步獎7項。當選北京市衛生系統高層次衛生技術人才學科骨干、學科帶頭人、“登峰”人才計劃等。2017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并獲國家人社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趙性泉教授長現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委員會委員,中國卒中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北京腦血管病防治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出血性卒中內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卒中學會卒中與眩暈分會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眩暈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副總編輯,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副主編等。
專業擅長:
趙性泉主任長期致力于腦血管病、眩暈、腦血管病社區流行病學、神經重癥等領域的研究,在臨床、基礎與轉化醫學領域做出卓越貢獻。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自然基金項目資助下首次系統研究了中國腦出血患者臨床特征、治療現狀及預后;建立社區腦卒中預防與干預平臺;開發腦血管病臨床信息與樣本資源庫;首次提出"點樣征"對血腫擴大的預測價值;建立腦出血急性期一站式多模式CT應用規范流程;合作建立開灤10萬健康人群隊列。并驗證腦血管病新型危險因素。創立中國首家卒中單元和卒中單元數字化管理系統。對該領域的學術進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和學術影響力。
研究成果:
1989以來,趙性泉教授一直致力于神經內科工作,組織建立北京天壇醫院卒中及缺血性卒中溶栓綠色通道,協助建立中國首家卒中單元和卒中單元數字化管理系統,擔任卒中單元執行主任。通過中國卒中中心培訓建設項目為全國各地醫院培訓,并多次參加全國巡講工作,指導并協助北京、河北、內蒙古、新疆、甘肅等省市建立卒中單元10余家,極大提高了當地腦血管病治療水平。為腦血管病的規范診治開創了新局面。趙教授主持并輔助組織多項省部級課題,內容主要涉及腦卒中一級預防、診斷、病因及發病機制分型、規范治療、康復計劃、腦卒中登記系統、遠程救治等方面,促成了北京市腦血管病急救中心創建工作。2010年,建立開灤多血管床研究隊列,開發缺血性卒中病早期發病預警模型,為腦卒中社區早期預防提供依據。2012年在北京市小湯山衛生服務中心建立腦卒中高危人群干預管理體系,培訓社區腦卒中一級預防隊伍,提高社區居民對腦卒中的疾病認識和自我干預能力,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